但10多年来,研究人员已经记录到携带前所未有的数千万亿电子伏特(1015eV),即1拍电子伏特(PeV)能量的中微子,这些中微子被认为起源于遥远的星系。不过,迄今探测到能量最高的粒子(320000PeV)不是中微子,而是一种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宇宙射线。
欧洲立方千米中微子望远镜(KM3NeT)合作项目团队在11日《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检测到了迄今能量最高的宇宙中微子,其能量估计比此前检测到的任何中微子高约30倍。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粒子来自银河系之外,但其准确来源尚不明确。
近日,欧洲立方千米中微子望远镜(KM3NeT)合作项目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他们检测到了迄今能量最高的宇宙中微子,其能量约为220拍电子伏(PeV),比此前检测到的任何中微子高约30倍。这一重大发现标志着中微子天文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阶 ...
江门中微子实验自2013年立项以来,历时11年,建成了一座巨型探测器,以此捕捉中微子的踪迹。中微子作为一种神秘粒子,从宇宙大爆炸伊始便与我们息息相关,但由于其质量极轻,且不易与物质产生反应,使得它们的存在和性质至今仍是科学界的一项重大挑战。
自中微子第一次被探测到以来,它成为给予人们最多惊喜的一个标准模型粒子,在过去几十年间也一直处于基础研究的最前沿。中微子与普通物质的相互作用很弱,其中一个反应过程叫相干弹性散射,在历史上它一直与暗物质的直接探测有趣地交织在一起。
这种能量惊人的中微子很可能来自银河系之外,物理学家有两个主要的怀疑。物理学家发现了一种银河系外的中微子,其能量是之前探测到的任何中微子的30倍,这可能是我们首次观测到一种罕见的粒子,这种粒子是由我们所能看到的最古老的光相互作用产生的。埋在地中海马耳他 ...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导的高能水下中微子望远镜项目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在“探索3号”科学考察船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协助下,科研人员成功完成了四个新型探测器单元及一个LED光源刻度单元的布放任务,这标志着该项目的预研工作迈出坚实的一步。
2月13日外媒科学网站摘要:隐形技术离现实更近一步,科学,中微子,粒子,隐形技术,原子,探测器 ...
江门中微子实验位于广东江门开平市,它的核心探测设备(中心探测器)是一个有效质量2万吨的液体闪烁体探测器。布满中心探测器内壁的光电倍增管共同探测中微子被液体闪烁体“俘获”时产生的闪烁光,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2025年1月19日至23日,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等组成的科研团队,在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探索3号”科学考察船、“深海勇士号”载人潜器的协助下,顺利完成高能水下中微子望远镜(HUNT)探测器单元 ...
HUNT项目参与团队的负责人、高能所研究员陈明君告诉《中国科学报》,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和规划的水下中微子探测器的探测规模都在10立方公里及以下,很难探测到银河系内的中微子天体点源信号。如果HUNT项目能够实施,我国将有望打开中微子天文领域的大门。
高能水下中微子望远镜的构想由中国科学院高能所科研团队提出,计划建在千米以下的水底,旨在探测能量在十万亿电子伏特以上的中微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原创设计了探测器单元方案,历时两年成功研发新型探测器单元,并于2024年3月在贝加尔湖布放12个探测器单元样机,完成实地论证。此次布放的探测器设备包括4个新型探测器单元和1个LED光源刻度单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