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环境中的破坏性因素(比如紫外线、烟草),以及细胞内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都会导致我们细胞内的DNA分子受到损伤。事实上,DNA受损的频率非常高,在任意时刻每个细胞都有数千个独立的DNA损伤。这些损伤如果不能及时得到修复,经过细胞分裂会导致基因序列被误读和复制,变成永久性的错误,也就是遗传突变,从而可能导致癌症的发展。 幸运的是,细胞早已演化出多种DNA修复机制,可以识别并快速修复DNA。根据先前 ...
最近,一些研究发现,宇航员在太空中的DNA发生了神秘的突变,这是否意味着人类是被圈禁在地球的,而宇宙才是人类的真正家园呢? 一、宇航员的 ...
威康桑格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发现,DNA损伤的持续存在时间也可以很长。在造血干细胞中,有15-20%的突变是由特定类型的DNA损伤引起,这种损伤平均 ...
但某些形式的DNA损伤逃避修复,并可能持续多年。这意味着这种损伤有多次机会产生有害的突变,从而导致癌症。 新的研究表明,虽然大多数已知类型的DNA损伤是由我们细胞内部的DNA修复机制 ...
这意味着DNA损伤有多种机会产生有害突变,从而导致癌症。 相关研究结果于2025年1月15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Prolonged persistence of ...
在体细胞高频突变过程中,激活诱导的胞苷脱氨酶AID可以与单链DNA结合,并将胞嘧啶(C)转变为尿嘧啶(U),造成U:G错配。该错配可以被碱基切除 ...
他们重点关注了造血干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肝实质细胞,结果发现,15-20%的突变出自于一种特殊类型的DNA损伤,平均持续时间为2.2年,其中约20% ...
近年来,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中癌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尤其是T细胞,能够识别并清除异常的癌细胞。然而,癌细胞为了生存和增殖,发展出了多种复杂的机制来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其中包括代谢重编程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等策略。研究表明,癌细胞会通过影响浸润肿瘤的淋巴细胞(TILs)的代谢状态,削弱其抗肿瘤免疫功能。然而,这些过程的 ...
微生物群衍生的基因毒性代谢物(它们可破坏DNA或导致DNA突变)可能在驱动CRC的发病机制中扮演某种关键角色。然而,人们对由肠道共生微生物产生 ...
由于这些DNA损伤会经历多轮细胞分裂,意味着很可能由此产生致癌突变。这些意想不到的遗传突变模式,为理解癌症发展带来了新认知。 在这项研究 ...
威康桑格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发现,DNA损伤的持续存在时间也可以很长。在造血干细胞中,有15-20%的突变是由特定类型的DNA损伤引起,这种损伤平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