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笔者在此专栏介绍过不少澳门的历史建筑,却很少谈及现代建筑的设计。澳门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共融、新旧建筑并存的城市,部份有价值的现代设计,虽然并未获评为文化遗产,却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与技术。笔者计划在未来多介绍澳门的现代设计 ...
二十世纪50、60年代,透过化肥、杀虫剂、改良品种、单一种植和工业化耕作,实现农作物增产的「绿色革命」由发达国家逐渐引进到发展中国家,这种技术转移虽然改善了粮食不足的问题,但却造成了土地贫瘠化、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等问题。与此同时,以平衡农 ...
经济财政司司长李伟农列席立法会会议,议程为引介、一般性讨论及表决《修改第2/2018号法律〈取得非首个居住用途不动产的 ...
在澳门各式各样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中,有一只叫「何小涌」的「红耳龟」,在塔石艺墟的摊檔前,总有络绎不绝的「粉丝」。为何这只「龟」如此受欢迎?创作者岑健恒思索一下说:「大概是牠的性格喜爱和平,外表和龟一样温和没有攻击性 ...
在世遗澳门历史城区的前地空间及公共道路,我们会经常看到非常具有葡萄牙文化特色的葡式碎石路,笔者作讲座及导赏时常被问及以下问题:究竟澳门何时开始采用葡式碎石路的铺地形式?这种铺地是否与当年葡萄牙商船来亚洲时船上的「压仓石」有关?
在澳门世遗历史城区的二十多处古老建筑物中,东望洋炮台和大炮台是昔日两处军事要塞。笔者年前曾经分别撰文介绍澳门炮台的特色及大炮台改建为博物馆的设计,然而,未有细述曾经是澳门城市防御系统核心的大炮台之兴衰变迁,究竟作为军事要塞的大炮台 ...
为了易于在雪地中行走,北欧地区人民发明了滑雪板作为交通工具,19世纪开始,滑雪逐渐演变成运动项目,以高技巧性和观赏性着称。时至今日,滑雪已成为大众化的体育项目。 在澳门,有一群滑雪爱好者,为了在常年无雪的小城里,让市民一尝滑雪运动的 ...
东北大马路空中走廊建造工程启动 分区分阶段施工减低对公众出行的影响 ...
澳门半岛有两座康公庙,一座位于美副将大马路、普济禅院侧,另一座位于十月初五日街,庙前是康公庙前地。今期文章将介绍这两座庙宇的建筑特色及艺术价值。 十月初五日街的康真君庙 位于十月初五日街中段的康真君庙,始建于1860年,属澳门文物名录的「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