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党争,是明朝衰亡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以东林党为核心的东南士人集团的纷争,给大明王朝带来了灭顶之灾。这一系列的矛盾与冲突,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元末时期的张士诚。当时,张士诚的崛起和他的文治政策导致了东南士人与朱元璋的恩怨纠葛,最终演化成深远的历史影响。
学者陈植锷在《北宋文化史论著》中指出,在中国古代的数余年间,虽然一直提倡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但是真正儒学知识分子成为一个群体并且在国家政治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时代为北宋时期。因此在北宋时期文官数量十分的多。
宋代,是中国文人阶层的巅峰时代。耕读传家的文人群体真正成了士人阶层的主力,这个时期出现了“士大夫”的概念。这一文人士绅阶层的鼎盛一直延续到了南宋。然而1276年元军兵围南宋都城临安后的“临安之降”,使得由苏轼、黄庭坚开创的那个“文人共治”时代瞬间崩塌 ...
崔振鹏在《“文”“儒”之变:宋濂的身份重建与元明之际的士风转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24年第6期)一文中指出,元明易代之际,士人群体的社会地位及自我认知发生变化,宋濂是身处其中并推动潮流的关键人物。
《临安之降》中,孙晓飞以赵孟頫为主线,钱选、文天祥、牟应龙等南宋士人为副线,点面结合,主次分明,由此牵引出13 ...
《穿裙子的士,最动人的诗》系统梳理并深入阐释叶嘉莹先生的诗学、词学、诗词曲创作和海内外教学成就。这本书不仅仅是叶嘉莹先生终其一生的学术传记,更是作者挖掘、延伸叶先生整个学术历程中所经历的人生境遇、心路历程所形成的一首关于叶先生动人的“人生之诗”。
一直以来,对于汉末至三国时代的名将,我们印象中一定会闪现出关羽、赵云、许褚、陆逊之类的风云人物。 但早在曹操、刘备崛起之前,就已出现过不少名将,这些人的军事才华丝毫不输于后面三国时代的名将。
近年来,先后读过艺术评论家、艺术史学者周文翰撰写的文徵明、赵孟頫、苏东坡、王羲之诸人的传记,印象深刻。他的写法与常见的“评传”和“传记小说”都不同,独树一帜,既不像“评传”那样在书中以评论者的身份直接出场,议论古人举措的对错、诗文技法的优劣、对后世的 ...
《临安之降:南宋士人的忠死、孝忍与隐逸》,孙晓飞 著,上海三联书店2024年8月版。 活动现场,孙晓飞表示,文化立场是每个写作者,甚至包括 ...
自1368年顺帝退居漠北开始,截至1635年林丹汗之子额哲“奉传国玉玺出降”,北元王朝合计存续了约二百七十年,几乎与明朝“年龄相当”(拓展阅读: ...
京官们之所以热衷于各种诗文酒会,一是获取朝中各种信息,尤其是赴京应试的举人们;二是各逞文采,藉以扬名立身;三是公卿大人借宴集而风流自任,营结派别。光绪年间,宣南文人大多清流之士,有所谓的“南北派”之争,北派以张之洞为领袖,南派以李慈铭为魁首,又分别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