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正在举办的“怒海丹心·甲午风云人物墨迹展”,其中的一件行书屏风,便存有副岛种臣的墨迹,一首歌颂“吴会莼鲈美,江南橘柚香”的诗被抄写在屏风的右扇上。有趣的是,在与之相对的左扇上,正是1873年曾给予副岛觐见诸多帮助,又为副岛的反复而愤 ...
林逋(967-1028),字君复,谥号和靖,是北宋时期隐逸诗人的杰出代表,曾隐居孤山。墓位于放鹤亭西南23米的台地上,坐南朝北。始建于北宋,南宋咸淳间设墓碑。后历经维修,现存清代重点修复的圆形墓冢及青石墓碑。
位于越秀区文德北路146号的“粤雅堂”,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著名书画鉴定家苏庚春生前常去之地。如今堂内二楼进门左手侧,还悬挂着他手题的诗句一幅: “花气袭人知骤暖,鸟声穿树报新晴” 。
位于越秀区文德北路146号的“粤雅堂”,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著名书画鉴定家苏庚春生前常去之地。如今堂内二楼进门左手侧,还悬挂着他手题的诗句一幅:“花气袭人知骤暖,鸟声穿树报新晴”。
王羲之的书法理念深受道家与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主张“书法应随心而动”,强调书写时的心境与气韵。他曾说:“书法者,心之所动,笔之所写。”这句话不仅是对书法创作的指导,更是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
在21世纪刚刚启幕之际,《中国书法》杂志社组织了一项别开生面的活动,评选出20世纪中国十大书法家。这项活动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的关注与参与,经过数轮激烈的投票,最终产生了最终的十位书法大家。这十位书法家的成就横跨了从清末到民国的历史长河,他们的技艺独树一帜,各具风采。然而,当投票结果揭晓时,名不见经传的吴昌硕竟然以绝对优势,成为了影星般的中心人物,令许多书法爱好者感到意外。
生于道光年间沈曾植(1850年4月11日—1922年11月21日)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动荡的大变革,在新旧交替之间,他于经、史、诗词、音韵训诂、西北与南洋地理、佛、道、医、古代刑律、版本目录、金石书画、乐律等无不精通,被誉为 “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