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正在举办的“怒海丹心·甲午风云人物墨迹展”,其中的一件行书屏风,便存有副岛种臣的墨迹,一首歌颂“吴会莼鲈美,江南橘柚香”的诗被抄写在屏风的右扇上。有趣的是,在与之相对的左扇上,正是1873年曾给予副岛觐见诸多帮助,又为副岛的反复而愤 ...
位于越秀区文德北路146号的“粤雅堂”,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著名书画鉴定家苏庚春生前常去之地。如今堂内二楼进门左手侧,还悬挂着他手题的诗句一幅: “花气袭人知骤暖,鸟声穿树报新晴” 。
位于越秀区文德北路146号的“粤雅堂”,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著名书画鉴定家苏庚春生前常去之地。如今堂内二楼进门左手侧,还悬挂着他手题的诗句一幅:“花气袭人知骤暖,鸟声穿树报新晴”。
王羲之的书法理念深受道家与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主张“书法应随心而动”,强调书写时的心境与气韵。他曾说:“书法者,心之所动,笔之所写。”这句话不仅是对书法创作的指导,更是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
在21世纪刚刚启幕之际,《中国书法》杂志社组织了一项别开生面的活动,评选出20世纪中国十大书法家。这项活动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的关注与参与,经过数轮激烈的投票,最终产生了最终的十位书法大家。这十位书法家的成就横跨了从清末到民国的历史长河,他们的技艺独树一帜,各具风采。然而,当投票结果揭晓时,名不见经传的吴昌硕竟然以绝对优势,成为了影星般的中心人物,令许多书法爱好者感到意外。
生于道光年间沈曾植(1850年4月11日—1922年11月21日)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动荡的大变革,在新旧交替之间,他于经、史、诗词、音韵训诂、西北与南洋地理、佛、道、医、古代刑律、版本目录、金石书画、乐律等无不精通,被誉为 “通人”。
在清朝的皇室贵胄中,有一位身份特殊且在书法领域造诣颇高的人物,他就是成亲王永瑆。永瑆,清高宗弘历第十一子,在清朝中期的书法界,永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称 ...
春节前夕,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向全国人民拜年(视频截图)。新华社发 ...
在中国书画史上,有一种说法叫:不懂董其昌,就不懂中国画。 董其昌是四百年来贡献最大、争议也最大的人物。 他是晚明人,也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其书画集前人之大成,影响康、雍、乾三朝以及后世400年,被称为“画家中的画家”。 他也精通收藏和古代书画鉴定,曾看过、题跋过近300件古书画。现在全世界晋唐宋元最精品的书画作品,都曾经是董其昌家中的私藏,上面都可以找到他曾经鉴藏过的痕迹。 但他的声名更多地停留在 ...
颜真卿和兄长颜杲卿一南一北,切断安禄山从范阳到洛阳的联络线。安禄山便集中兵力围攻常山,城破后颜杲卿壮烈成仁。颜氏家族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满门三十余口尽被屠戮。文天祥的《正气歌》中有“为颜常山舌”,就是描写颜杲卿因骂安禄山被割舌而死的 ...
京官们之所以热衷于各种诗文酒会,一是获取朝中各种信息,尤其是赴京应试的举人们;二是各逞文采,藉以扬名立身;三是公卿大人借宴集而风流自任,营结派别。光绪年间,宣南文人大多清流之士,有所谓的“南北派”之争,北派以张之洞为领袖,南派以李慈铭为魁首,又分别拉 ...
曾几《三衢道中》云:“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该诗影响颇大,不但被收入启蒙读物《千家诗》,而且被编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