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涛老师今年已经70多岁了,赵老师是为数不多,当年插队时留在陕北的北京知青,赵海涛之所以选择留在陕北,主要是因为他娶了大他五岁的陕北婆姨王巧娥。
马明辉是六九届初中毕业生。当年他刚毕业,就赶上了轰动全国的上山下乡运动。他有幸下放到美丽的云南西双版纳插队,住在一个傣族的村寨里,和那里勤劳善良的老乡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在那里挥洒青春和汗水,一过就是六年。在此期间,他有幸结识了小玲姑娘,并和她相识相恋,最终步入婚姻的殿堂。
我是1968年12月份到昌邑县石埠大队插队落户的,当时我们十名青岛知青被分派在石埠六队,大家临时住在了牛棚后院的两间破房子里,张队长安排他 ...
最近看《小巷人家》的时候,总是觉得很难受。 因为政府同意知青子女回城落户,所以很多知青的心思就开始活络起来,宁愿寄人篱下,也要赖着不走,想要让自家的孩子有上海户口。
临走的时候,王玉霞哭得很伤心,赵树明心里也非常不舍,但是他必须回去,多年之后在赵树明的回忆录里写道“陕北是我的第二故乡,王玉霞是我见过最单纯善良的姑娘,他给了我温暖和希望,是她鼓励我要坚强,而我却没有勇气向她表达”。
“一起来祈福”包含春节期间桐庐人及新桐庐人半价游天子地景区、18周岁以下及属蛇的游客免费畅游瑶琳仙境与天目溪漂流、桐君祠新春祈福等活动。“一起饱眼福”则涵盖书画展、剪纸展、神秘寻宝、印章集福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经典越剧大戏《七品芝麻官》《孟丽君》也将于 ...
五十四年前,我插队落户在淮河岸畔的凤阳县。每日睡前习惯性地走出自己居住的那间炕房,走上谷场。站在谷场上远眺高塘湖对岸大通煤矿的闪闪灯光,便会情不自禁地吼起京剧样板戏,最爱唱的是杨子荣“胸有朝阳”的那段二黄。当导板“劈荆棘,战斗在敌人心脏……”的声腔喷 ...
无需眺望“诗和远方”,此心安处,自有家门口的“烟火福地”。这个春节,杭州多地精心准备了数道文旅大餐,捧出新年“优惠大礼包”,让年味“燃”起来、人气“聚”起来、商圈“火”起来。
卢振华,1953年出生在北京,1972年来到西安,今年已经72岁。 作为西安航天六院的退休职工,在他心中,火箭的轰鸣与音乐的旋律从来没有冲突,他用音符编织梦想,用旋律诉说人生,退休后自号“半闲堂主”。 卢振华的人生,像一支交响乐,曲折跌宕却充满韧性。他的故事,没有惊心动魄的大事件,却折射出一代普通人随时代而行、在平凡中追梦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