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兴铁路蜿蜒穿梭在吕梁山间,是吕梁革命老区百姓出行的重要铁路通道。刘建忠和一群平均年龄30岁的铁路线路工,肩负着这条铁路中184.2公里线路和129组道岔的养护重任。
央视网消息: 邕北铁路是广西北部湾地区主要的客运通道,春运期间,列车开行密度显著增加。为确保旅客出行安全,“铁路探伤工”需要定时推着“探伤仪”,仔细检查每一寸线路,来看看他们是怎样工作的。
凌晨时分,在北京轨道交通的线网中,无数“黄超们”正在幽深的隧道里忙碌。
钢轨探伤工是守护铁路行车安全的“医生”,也被称为钢轨“B超师”。他们的职责是使用无损检测手段,探测钢轨表面和内部的伤损。 当白天繁忙的铁路在深夜安静下来,钢轨上驶过当日最后一趟列车,在铁路通道门口等候的钢轨探伤工便开启工作。
“钢轨医生”们使用多种超声波技术,专业判读复杂的波形,以便及时识别出钢轨的潜在伤损。这项工作不仅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生命的守护,在春运期间,列车运行密度显著增加,工程师的每一次巡检,都是对乘客安全的承诺。
春运期间,列车开行密度大增,为了保证列车安全运行,他们投身春运一线,尽心尽责,用娴熟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守护钢轨的健康,为广大旅客平安出行铺就安全之路。
1月23日凌晨,在浙江宁波,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工务段探伤车间的“00后”工作人员方豪泽,和同事周家华一边抬着钢轨探伤仪一边提醒说。 “探伤工作需要在‘天窗’时间进行。”方豪泽解释说,所谓“天窗”,是指利用列车不开行的间隔进行铁路检修作业,“所以我们的工作有时在凌晨,有时在晚上。” ...
1月23日凌晨0时10分,沈阳南站站场内寒风凛冽。沈阳高铁基础设施段工务重点维修二车间班长郑明浩,正和工友们为即将开展的打磨作业做最后准备。 “一、二、三,起。”0时30分,随着施工负责人的一声令下,郑明皓和工友们喊着口号,一起发力抬起钢轨打磨机,快速往相隔4条股道的159号道岔移动,“今天我们要对沈阳南站场内的4组道岔进行鱼鳞伤打磨及廓形打磨。” 春运期间,随着列车运行密度持续增大,道岔及其前后 ...
寂静的夜里,室外温度低至零下20摄氏度,寒风如刀割般凛冽,机器轰鸣声格外刺耳,但作业现场热火朝天,职工们有条不紊地作业着。他们推着近200斤钢轨打磨机在高铁道岔上往返上百次,一个天窗下来,光围着道岔走路就要走上5公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