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竹图》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纸本水墨画,现藏于扬州博物馆。 笔直的竹子倚石而立,笔墨浓淡间勾勒出竹昂然挺立的气势,疏密有致的竹节与竹叶间流露着郑板桥对竹的喜爱。
2024年12月21日 · 兰竹(拉丁学名:Nandina domestica Thunb.),别名南天竹,小檗(bò)科南天竹属常绿小灌木。 兰竹主要特点是其茎常丛生而少分枝,光滑无毛;叶互生,集生于茎的 …
《兰竹图》卷,明,文徵明作,纸本,墨笔,纵26.8厘米,横730厘米。 本幅绘坡石兰竹、荆棘溪流,无作者款识,钤“悟言室印”、“徵仲”、“徵仲父”、“惟庚寅吾以降”。
2024年3月29日 · 本文介绍了欣赏兰竹画作的要点,包括历史上的名家作品、构图、笔墨技巧以及画家们的个性和风格。 文章强调了写意画的精神内涵和画家们的情怀,提醒人们欣赏时要领 …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之《兰竹图》卷作于乾隆七年此图的画面以竹为主,而卷末绘兰,其前部大段描绘了繁密茂盛而墨色湿润浓郁之竹叶,那浓淡的墨色转相浸润。
兰与竹,在文人士大夫中历来有“君子”、“挚友”、“高节”的美称。 在古代画家中常有“怒写竹,喜写兰”之说,他们画兰写竹往往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把自己内心中的复杂感情倾注于画中,借以“ …
2019年9月30日 · 今天,御承君将带您走进郑板桥的创作故事,探索其笔下松石兰竹的美之所在。 在康熙中叶至乾隆末年的扬州,活跃着一群“奇怪”的书画家: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 …
2019年5月30日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兰竹是理想的化身,精神的象征,它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具有清新可口,幽香宜人的清气。 故画家往往以兰竹为自喻,其笔下的兰竹也多是精神的 …
兰、竹置于陡峭的岩石之间,纵横交错,天机自然,秀逸洒脱中更见一种顽强的生命力。 在画法上用具有力度的隶书笔法画竹,以纵逸的草书之法画兰,陡峭的岩石则以侧峰用笔简括勾勒出轮 …
前幅以唐人双钩法画兰、竹,以飞白法画地坡,运笔娴熟,功力深到。 其洗净铅华、不着一色的素雅,表现出兰、竹清芬幽淡的品格。 自题:“新奇本出汉飞白,古意尚有唐双钩。